2025年 02期
家畜新一代生物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王燕星;高元鹏;王勇胜;苏建民;刘旭;刘军;张涌;畜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在家畜养殖领域,新一代生物育种技术对于畜产品稳定供给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是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畜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及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与数量需求的攀升,传统育种方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具体表现为选育周期长、精准度低,难以快速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且具备优良经济性状的家畜品种。该综述详细总结了新一代生物育种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这些技术推动了家畜育种领域的技术革新,提升了畜牧业的科技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长白山人参种植适生区模拟研究
张浩;柴欣彤;朱婉宁;鲁祎睿;玄彪;朱京荣;长白山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人参产区之一,近年来受气候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人参生长区域遭到了破坏。为了评估人参的适生区,保证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 Ent),并结合气候、地形、土壤、土地利用数据和215个人参分布点,对长白山人参进行Max Ent适生区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人参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区图们江流域的南部,总体上呈南多北少的趋势。该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值为0.859,说明该模型预测的精度较高,运用该模型对人参适生区预测的适用性好。该文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针对人参不同适生区分级开发的策略,同时为了保证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在原有基础之上推广有机种植、加强水土保持和建立环境监测体系。该研究可为长白山人参种植的科学规划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为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吉林省延边地区观赏多肉植物种类调查研究
韩冰杰;武英杰;麻蕙琳;朴胤霖;孟铁洙;金英花;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具有较强耐旱性、抗逆性且体积小巧的观赏多肉植物日益受到青睐,已成为消费者重要的观赏盆栽选择。该研究旨在系统调查吉林省延边地区花卉企业、各大花卉市场和零售花店中常见多肉植物的种类、形态特征等。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区常见的观赏多肉植物有20科59属142种15变种5亚种7变型种41栽培种2杂交种,总计212个分类群。其中,微小型植株最多,有106个分类群,占总数的50.00%;大型植株最少,有18个分类群,占总数的8.49%。植株颜色最多的为绿色系,有87个分类群,占总数的41.04%;其次是红色系,有62个分类群,占总数的29.25%;最少的是蓝色系和紫色系,分别有4个和2个分类群,占总数的1.89%和0.94%。这说明延边地区具有较丰富的多肉植物种类可供消费者选择。
延边烟区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抗病资源筛选
高崇;王秀华;田慧敏;郑龙君;金哲;许相哲;吴国贺;为防控延边烟区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开展病原菌种类鉴定及抗病种质筛选研究至关重要。该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特征观察、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并进一步采用玉米粒菌体接种法对24份烟草种质进行抗性筛选。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65株。其中,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39株,占60.00%;茄病镰刀菌(Fs.olani)18株,占27.69%;其他种类镰刀菌8株,占12.31%。筛选出中抗种质3份、中感种质11份、感病种质10份。延边烟区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种类主要为尖孢镰刀菌,其次为茄病镰刀菌;玉米粒菌体接种法可以用于苗期烟草种质对烟草镰刀菌根腐病抗性研究。
玉米AMC1基因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勾帅;程宇航;吴委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由弯孢菌属(Curvularia)引起,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会使玉米光合作用受阻、植物生长受限,进而影响玉米产量及品质。该研究以玉米弯孢菌感病型自交系黄早四、昌7-2和抗病型自交系齐319、沈137为供试材料,通过克隆技术成功获得AMC1基因,该基因参与控制植物的免疫反应强度。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分析,结果表明:在黄早四、昌7-2、齐319和沈137克隆得到的AMC1基因包含1056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351个蛋白质,其中ORF区存在58处突变,蛋白质序列存在18个差异。4种材料中的蛋白质均属于无跨膜结构的亲水性蛋白且无信号肽,包含了2个保守结构域,属于Peptidase_C14超级家族和zf-LSD1超级家族。
利用体外法研究不同浓度牛磺酸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刘禹彤;李通;王奕涵;刘新宇;冯健;李官浩;耿春银;瘤胃发酵是反刍动物能量供应的核心,但其营养物质转化效率易受添加剂影响。该试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牛磺酸在中精粗比日粮条件下对瘤胃发酵效果的影响。为此进行两个试验:1)体外产气试验在中精粗比日粮200mg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5、3.0、6.0、12.0、18.0、24.0mg的牛磺酸,试验结果表明,T3、T4、T5和T6组的48h产气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处理组的氨态氮(NH3-N)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2)体外消化率试验在中精粗比日粮1g的基础上分别添加3.5、7.0、14.0、28.0、42.0、56.0mg的牛磺酸,试验结果表明,T6组的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n vitro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IVDMD)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T5和T6组的体外粗蛋白降解率(in vitro crude protein digestibility,IVCPD)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综上所述,体外产气试验中添加12.0~24.0mg牛磺酸的综合发酵效果最好,体外消化率试验中添加28.0~56.0mg牛磺酸能明显提升对营养物质的降解效果。
犬真菌性皮肤病不同治疗方法比较研究
徐颖;梁喜植;吴东坡;齐楷;韩天龙;薛书江;丛艳昭;该研究旨在探究犬真菌性皮肤病外用药物的疗效,以期为防治犬真菌性皮肤病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将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4家宠物医院收集的80例犬真菌性皮肤病病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分别为A组(稀葡萄糖酸氯己定治疗组),B组(盐酸特比萘芬治疗组),C组(中药治疗组),对照D组(生理盐水组),在治疗过程中每2周对患病犬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诊断方面,伍德氏灯检测确诊率为70%,拔毛镜检确诊率为84.8%,皮肤刮片染色镜检确诊率为88.6%,实验室检测确诊率为90.5%;在治疗方面,A组治愈率为55%,B组治愈率为85%,C组治愈率为75%,D组治愈率为5%。因此,对于犬真菌性皮肤病,实验室检测准确率最高;盐酸特比萘芬组治疗效果最好,随时间推移其治愈效果愈发明显。
延边黄牛牛骨香精的制备及风味研究
邓一庚;刘潆;尤美;林奕彤;王一博;崔琪惠;王俊龙;张景泉;姚禹含;牟柏德;李官浩;金铁;崔福顺;该研究利用4种不同蛋白酶对延边黄牛牛骨进行单一或复合酶解处理,根据酶解液的水解度、氨基酸含量及电子鼻和电子舌结果筛选出最佳用酶;并进一步利用酶解液制备牛骨香精,借助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分析其风味物质。结果表明:从风味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胰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等4种酶中筛选出单一酶胰蛋白酶以及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组合的复合酶为最佳酶种类;其中,以胰蛋白酶处理得到的酶解液水解度为11.00%,3种必需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4.56mg/g及32.23mg/g;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复合处理得到的酶解液水解度为3.52%,3种必需氨基酸及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81mg/g及27.36mg/g;最终利用筛选出的单一酶胰蛋白酶和复合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酶解液制备的牛骨香精中检测出具有良好肉香味的呋喃类、醛酮类以及噻唑类等风味物质。该研究通过蛋白酶解技术制备出具有浓厚肉香味的牛骨香精,这为牛骨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延边酱牛肉特征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刘祉琪;于小川;姜雨;秦博文;牟柏德;郑贵花;朴春香;为探究延边酱牛肉的特征性风味物质,该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和电子鼻分析技术分析并比较不同地区酱牛肉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组成及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明确延边酱牛肉特征风味化合物组成。研究结果表明:7个不同地区酱牛肉共检测到79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醛类化合物10种、醇类化合物15种、醚类化合物2种、酸类化合物3种、酮类化合物2种、酚类化合物2种、酯类化合物3种、烃类化合物39种和含氮含硫杂环化合物3种。其中,醛类、醇类和烃类化合物为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不同地区酱牛肉在这几种挥发性物质的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导致不同地区酱牛肉的风味各异。其中,华北地区酱牛肉主要呈现清香的苦杏仁味,华南地区酱牛肉呈现花香和果香味,西南地区酱牛肉呈现辛香味,西北地区和华东地区酱牛肉呈现薄荷味,东北地区的黑龙江酱牛肉呈现温和的脂肪香味,延边酱牛肉则呈现出酱香、坚果香、焦糖香和黄油香味。对延边酱牛肉挥发性化合物进一步分析发现,胡椒酮、2戊基呋喃、2,5二甲基吡嗪、肉桂烯、D柠檬烯、十一烷和间二甲苯这7种物质为延边酱牛肉特有风味物质。通过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研究发现D柠檬烯、2戊基呋喃、2,5二甲基吡嗪3种物质为延边酱牛肉的特征性风味物质。该研究为酱牛肉风味调控、品质提升提供了理论与数据支撑。
即食食品——荠菜预制汤包制备工艺研究
夏昕;康灿灿;李淼;朴玉兰;李凤林;金永燮;该研究以荠菜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其制备工艺,并结合冻干技术开发即食预制汤包。研究结果表明,荠菜牛肉汤最佳工艺参数为荠菜15g、盐0.8g、葱5g、熬煮时间20min,感官评分最高达94.7分。冻干工艺有效保留了荠菜的色泽、风味及营养成分,产品复水性良好。该研究为荠菜即食食品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